笔画: 4
部首: 十
解释:
午 (象形。本义御马索) 同本义 地支的第七位 与天干相配,用以纪年 太岁在午曰敦羊。--《尔雅》 用以纪月。即农历五月 午,五月阴气午逆阳,冒地而出。--《说文》 用以纪日 庚午之日,日始有谪。--《左传》 用以纪时,即十一时至十三时;正午,白天十二时 午战于彼。--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 时已过午。--《徐霞客游记·游黄山记》 过午已昏。--明·归有 午wǔ ⒈地支的第七位,也用作次序第七。 ⒉ ⒊特指正午(十二点)~餐。上~。中~。下~。 ⒋
午 (象形。本义御马索) 同本义 地支的第七位 与天干相配,用以纪年 太岁在午曰敦羊。--《尔雅》 用以纪月。即农历五月 午,五月阴气午逆阳,冒地而出。--《说文》 用以纪日 庚午之日,日始有谪。--《左传》 用以纪时,即十一时至十三时;正午,白天十二时 午战于彼。--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 时已过午。--《徐霞客游记·游黄山记》 过午已昏。--明·归有 午wǔ ⒈地支的第七位,也用作次序第七。 ⒉ ⒊特指正午(十二点)~餐。上~。中~。下~。 ⒋